2022年以來,物流行業異常艱難,疫情多點散發的情況下,物流企業進項越來越少,支出越來越多,在羅戈網.物流沙龍的采訪中,這家中小型物流企業的苦處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油費暴漲,今年以來油價漲了八次,以前每輛車月均跑3萬公里,一年至少要跑30萬公里,油價飆升之后,一年油費就要多付五六萬元。第二,運價不漲,很多業務訂單是年初簽訂的,里面并不包含油費幅度,只能硬著頭皮接單,以前一車能掙一千多,現在一車能賠兩千多。第三,缺司機,司機很苦很難,很多被封控被困在路上,沒司機怎么接活、干活?第四,空跑率高,很多時候車開到目的地下不去車、卸不了貨,空跑概率曾經達到三分之一,甚至更高。第五,回貨不好,很多地方因為疫情停工停產,如果回城拉散貨,就要等三四天才能有貨返程。第六,證難辦,提交了各種信息內容后,常出現通行證審批還沒通過,核酸報告已經超過48小時的情況,申報只能作廢。第七,應收賬款周期拉長,回收難度加大,存在拖款壞賬的風險。”
還有數不清的無法量化的額外支出,比如疫情下執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消殺工作、封閉式管理;運力無法保障的情況下高價外包臨時工;有些地區物流園區被封,物流企業找臨時場地、臨時人工卸貨;車輛運輸需要繞開一些高速卡口,線路拉長,運輸費用增加,同時貨車配備的司機也需要增加,而司機很難找……
疫情下物流企業有多難?很多物流企業是有苦倒不出的,只能默默說一句“今年比前兩年都要難”,這其中不知包含多少心酸苦楚。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發布的《中小微物流企業經營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超過一半的被調查企業利潤出現虧損。
超一半中小微物流企業虧損
提到物流,人們常常想到“高大上”的大物流企業或兼具互聯網和科技屬性的大廠,他們在疫情期間為保障民生供應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提升了運輸、配送、倉儲、轉運效率。但實際上,常被人們看不到的中小微物流企業才是我國物流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國物流相關市場主體超過600萬,其中超過九成的法人單位屬于中小微企業,他們是物流業的中流砥柱,也是疫情下受沖擊最大的企業,雖常被人們成為“小亂散”但實實在在地關乎著我國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他們更需要社會的關心。
我們看到,中物聯共收到有效問卷1187份,被調查的中小微物流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主要經營業務集中在公路貨運領域,其中近七成企業的平均員工人數在50人以內,四分之一在10人以內;近三分之一的企業近三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規模在100萬元以下。
近些年來,中小微物流企業一直都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上游帳期延長;貨量減少;結算以帳期為主;小票貨減少,大票貨增多;人工及運營成本增加;環保管制加強;稅負加重;融資困難;物流巨頭及資本虎視眈眈;同行低價競爭……一部分中小微物流企業已折戟途中,還有一部分在艱難支撐,而今年疫情的反復讓他們雪上加霜:
這份調查結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行業發展現狀:疫情下,中小微物流企業虧損面過半,生存壓力大增;近一半企業缺員工,有的還存在“用工荒”;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超三分之一的企業物流服務價格下跌;中小微物流企業資金周轉和融資壓力越來越大;三成企業表示與去年相比發展前景不樂觀;近一半企業反映油價等成本上漲無法實現價格聯動是最大的不公平問題,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基本沒有議價能力和調價機制,面臨“干一天虧一天”的境地;超過一半的企業反映限制行業發展最大的問題是運營成本過快上漲,包括能源、人力、用地、資金等成本壓力持續加大,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不足。
中小微物流企業需要更多幫扶
中國的物流市場足夠大,需要各種類型的物流公司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特別也包括中小微物流企業。比如我國消費的碎片化與個性化導致專線物流這種極度非標業務,無法像快遞一樣快速地由幾家大公司統一市場,只有眾多的中小微物流企業才能承擔這種個性化的服務交付。
很多中小物流企業老板以前是靠人品、關系、勤勞、實在等個人特質獲得了第一桶金。進入到信息時代,在以資本和信息、技術為主要競爭力的前提下,他們的市場競爭力被弱化,而到了疫情時代,他們的處境變得更糟。疫情下,中小微物流企業還能堅持多久?如今的情況下,賬期短、有流動資金的物流企業還能撐一段時間,而有的企業已經元氣大傷瀕臨崩潰。此時我們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地暢談“自救”“轉型”“聯盟”,企業需要幫助他們活下去的實在幫扶措施。
中小微物流企業最期望什么?他們期望不拖欠中小微企業運費、保障應收賬款合理賬期;油價等成本上漲實現價格聯動;降低交通運輸行業增值稅稅率;高速公路收費優惠擴圍;降低中小微企業社保費率;放開城市貨車通行權;放寬或取消配送車型限制;高速公路空車減半收費優惠政策……
面對種種困難,國家、地區、行業和各機構提供了一系列紓困手段來支持中小微物流企業,比如在全國推進落實稅收優惠、社保緩繳、融資擔保等九大政策措施,指導各地用足用好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助企紓困政策,推出央行加快投放1000億元再貸款用于交通運輸、物流等領域的措施,切實幫助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解決實際困難;多地出臺防疫補貼優惠政策,杭州市針對相關貨運企業給予小微貨運企業2022年防疫、消殺支出不超過50%補貼;上海市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自3月到5月8日,上海各金融機構向731家抗疫物資保供企業、物流企業發放貸款335億元等等。
除了各種政策和措施出臺,外部環境也在逐漸變好。自4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以來已經一個多月了,情況正在不斷好轉,全國貨運物流總體有序運行,持續恢復。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和服務區已基本完全開放,整車貨運流量指數不斷增長,5月17日全國高速公路貨車通行737.84萬輛,環比上升4.88%。
疫情下,中小微物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十分嚴峻。我們期望,國家、地區、行業下一步能出臺更有力的、針對性的扶危紓困政策措施,政策落實落細,用好用足現有政策、實心實意幫困解難、精準精細差異化幫扶,幫助中小微物流企業渡過難關,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政策較好的落地、有較強的獲得感。期望隨著疫情沖擊逐步減緩,中小微物流企業逐漸恢復活力,中國物流業的韌性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