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概況
江蘇華能智慧能源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華能集團資源實力和品牌優勢,聯合供應鏈上下游戰略合作伙伴,以共享經濟為基礎,堅持共創、共融、共享,構建多元化的共贏平臺,打造“創享生態圈”。公司業務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市,擁有15個物流基地,成功整合50萬+云端車船,平臺年物流規模超過1億噸。
江蘇華能智慧能源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堅持以“場景管理為基石,數智科技為引擎,供應鏈金融為抓手”的發展戰略,通過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創新打造了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華能智鏈”,成功構建了集招標、采購、銷售、物流、金融及云服務為一體的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體系,業務涵蓋新能源、燃料、電力物資、電力工程、儲能、售電、倉儲運輸、供應鏈金融等多個板塊。通過物流科技在供應鏈倉儲環節的運用,實現物流供應鏈智慧化、無人化。以構建區域物流網絡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高度一體化的電商平臺為引擎,以供應鏈金融服務為手段,致力于打造成為“共享共創共贏的能源供應鏈生態圈”。
二、信息化背景
1.行業發展需求
(1)保障電力物資供應安全
近年來,中國電力需求呈現出較快的增長,風光水火等各業態發電企業作為電力供應的保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物資供應是保障安全穩定生產的前提,如何高效且低成本的保證物資供應快速響應成為各業態發電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2)響應國家“3060”目標發展要求
電力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碳排放主體之一,是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要行業之一,也是我國工業互聯網、信息化基礎最為健全的行業之一。“3060”目標為數字化技術與電力行業技術融合、電力業務數字化與數據化提出了新的精細化發展要求。在保障物資供應前提下,積極響應國家低碳與數字化發展要求,并通過有效手段降低資源消耗,成為電力物資供應單位新的議題。
2.企業管理痛點
(1)標準化管理方式缺失
由于電力行業各基層單位各自經營,周期性提報物資需求,存在庫存周轉慢、庫存積壓嚴重、占用資金高、內部難以調劑以及物資和倉儲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基層單位物資倉儲管理標準統一、資源統籌、科學決策、效率提升的需求日益顯著。
(2)物資緊急領用需求保障難
由于倉儲物資管理人員作業時間有限,難以保障7*24小時物資領用,以人工作業為主的倉儲管理模式對于夜間搶修等電力物資緊急領用需求響應存在一定滯后。如何在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時保障基層單位物資緊急領用服務時效亟待企業進行思考和解決。
(3)系統層面未精細化管理
華能新能源各基層單位以SAP系統進行生產物資倉儲管理,可支持物資管理全流程的數據交互行為。但SAP系統針對倉儲管理環節精細化分工以及精細化服務質量的支持、記錄與評估尚有缺失,以及原有作業方式難以規避人工誤差。
三、信息化進程
江蘇華能智慧能源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行業痛點問題,在華能新能源電力領域率先開展無人值守的數字智能物資服務站試點應用。以“分段實施、穩步推進、全面覆蓋”為建設思路,結合電力物資集中供應服務,通過多元化物資存儲策略、精細化管理措施、數字化管理手段以及先進智能設備等應用,實現“無人值守”的倉儲物資管理理念,打造低碳、綠色供應鏈新服務。借力信息化技術,疏解電力行業供應鏈倉儲環節痛點,拓寬倉儲物資管理業務場景。
1.聚焦電力物資集中供應體系,實現倉儲配送工作統籌、區域聯動
通過對新能源風電、光伏等業態物資管理進行區域化整合、集中存儲、集中供應,解決傳統物資倉庫各自獨立、缺乏聯動、管理標準不一等問題。結合倉儲功能定位進行相關能力建設,實現倉倉互聯,達到物資倉儲、配送規模效益,有效促進多業態倉儲聯動以及配送的高效協同,提高區域統籌能力,降低人力資源占用,提高工作效率。
2.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倉儲數字化改造,實現倉儲服務自動化
采用RFID射頻識別、人臉識別、自助結算、智能門禁等自動化設備實現低建設成本、可復制、可推廣的“7X24小時無人值守”倉儲管理模式,建設智能物資服務站。辦理領料時,操作人員人臉識別進入倉庫,領取物資后,通過RFID通道門驗證出庫物資與單據信息是否相符,并自動扣減庫存完成出庫,實現人員自助式作業、無感式過賬,物資隨取隨用、自助結算,保證了物資即時供應,降低了基層單位物資管理人員投入。
3.信息化系統流程再造,實現管理精細化、智能化
在SAP系統開發WM模塊,對倉儲物資管理的操作流程進行再造。對物資入庫、出庫、在庫進行全程管理。通過與電子商城、供應鏈協同系統對接完成信息流流轉及閉環。借助真實操作數據、系統智能算法進行精益分析,實現管理精細化、智能化。
4.低碳、綠色供應鏈服務
通過倉儲區域整合、倉儲管理能力建設以及倉儲自動化、數字化、無人化和標準化管理,有效降低物資供應管理的資源損耗和人力投入成本。同時整合倉儲配送需求,通過對區域內各電廠基層單位物流配送路徑、時效的分析,形成規模效益,有效降低運輸車輛的空載率和空載里程,提升使用效率,降低供應鏈多余環節能耗,減少碳排放,構建起綠色供應鏈服務新體系。
5.通過數字倉庫系統提供倉儲精細化管理支持,實現精準控制、質量分析、持續迭代
隨著電力行業向電商化選購的轉型,如何合理分配資源、實現供需平衡并形成有效的供應鏈管理越發重要。通過數字倉庫系統搭建,實現各級倉庫按統一流程管理運營,實時數據跟蹤。在滿足各業態倉儲、配送、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的前提下,基于真實數據,構建電力行業科學、先進的管理分析模型,優化資源配置,并利用精細化倉儲管理手段和標準化管理模式,打造屬于自己的供應鏈體系核心競爭力。
6.借力智慧物流,以數據賦能,探索創新工業品供應鏈金融業務
依托無人值守的數字智能物資服務站和智慧物流系統,圍繞供應鏈上下游,以保障供應及降低供應鏈綜合成本為前提,為供應商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通過盤活供應鏈上下游存貨資產,緩解資金占用壓力。在傳統動產質押融資業務品類基礎上,針對風電、光伏新能源電力物資生產使用需求,進行橫向及縱向篩選過濾,結合框架協議商品目錄,優選物資清單,通過為供應商提供一站式融資服務,深化供應商寄售模式。
四、實施效果
1.提升物資供應服務水平,實現標準化、數字化、專業化的物資管理
合理布局倉儲網絡規劃,通過區域整合節約資源、統一標準、統籌管理、打造規模效益,相對原有分散式管理方式極大提高物資供應的時效和項目單位服務水平;通過無人值守、自助領料、24小時全天候服務的方式,全面提升倉儲服務數字化水平,保障出入庫數據真實性和數據時效性;借助智慧物流系統進行精準管控、全程分析,強化物資管理專業化水平。
2.精簡倉儲作業流程,數字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統籌能力
通過物聯網軟硬件設施實現倉庫無人值守,實現出入庫、在庫、盤點各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精簡原有倉儲作業流程,減少人工參與環節。通過智慧物流系統全流程的數據采集為工作精益分析與持續提升提供科學支持和有效保障,規避了原有的人工誤差和填補了過程管理缺口。
建成無人值守的數字智能物資服務站后,上下架作業工作量減少50%,效率提升30%;收發準確率達到99%以上,盤點工作量相比傳統盤點模式降低70%。
3.推動協同提升,增強企業風險防控水平
轉變原有庫存物資供應模式,打造“集中存儲、無人領用,自助結算”的物資運營機制,推動各業務環節效率協同提升,提高項目單位服務水平。進行規范運營、數據分析、科學決策、快速傳遞、快速響應、閉環反饋,從而將物資管理風險降到最低,也進一步提高電力基層單位的風險防控水平。
4.拓展業務空間,打造供應鏈新生態
通過落實寄存物資集中存儲,在統籌兼顧倉儲配送業務管理效率與效益兩方面,變革原有管理模式,并制定合理的儲備定額,在快速響應物資供應需求的同時,降低了資金的占用和庫存成本,有效解決原有倉儲模式下“供需匹配失衡、庫存積壓嚴重、配送效率不高”等問題。借助標準的管理模式、高效的作業方式、精準的數據監控,賦能金融業務,拓展業務版圖,謀求供應鏈多方共贏,為引入更多供應商寄售打造良性循環。
5.引領行業示范,推動電力行業發展
形成了低投入、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化無人值守的數字智能物資服務站建設方案,可覆蓋華能全集團各業態企業需求,同時適用于整個電力行業其他集團企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推動電力行業蓬勃發展。
6.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節約人力物力資源,打造綠色物流,提高企業競爭力
借助智能物資服務站信息化設備與智慧物流系統對倉儲工作過程精確控制、精準分析,提升效率,降低人工作業量和作業難度,釋放更多的勞動力,有利于企業成本控制。通過物資集中供應以及智能設備等應用,降低日常消耗性資源損耗和人員投入消耗,實現規模效益降低運輸車輛使用,減少碳排放,創新綠色供應鏈服務新體系。保障物資及時供應,解決行業痛點,促進新能源行業發展,助推“3060”偉大目標實現。
五、實踐經驗
利用無人值守的數字智能物資服務站的建設,組織供應商協同開展庫存共享工作,采用聯儲聯備、寄售等模式保障新能源生產物資及時供應。借助實體資源與信息化系統,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控制風險同時提升供應鏈效率,促進供應鏈良性循環。
1.物資集中供應,降低資源損耗
由于新能源電廠項目單位地理位置較多偏遠分散,物資配送過程中車輛裝載率較低,通過物資集中供應及倉儲聯動,充分發揮倉儲配送規模效益,降低資源損耗、減少碳排放。
2.倉庫無人值守、隨領隨用、自助結算
無人值守的數字智能物資服務站通過RFID射頻技術、物聯網技術、人臉識別系統、門禁系統等,并與上層信息系統(ERP、SAP等)靈活集成,通過與供應商進行聯儲聯備,實現無人值守、自助結算的倉儲管理模式,保證物資高效供應。
3.加強物流各環節有效數據采集,挖掘數據價值
借助無人值守的自動化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形成真實的即時和歷史信息池。在保障服務提升效率的基礎上為需求單位和供應商提供預警預測分析,幫助供應鏈成員提前獲取這些信息,從而提前將物流資源進行一定的配置和整合。
六、物流信息化建議
1.加強整體規劃實施能力,保障信息化發展空間和服務接續性
結合物流服務需求單位現狀,制定長期性、遠瞻性信息化規劃。避免建設進度阻滯、信息化重復建設或資金、技術投入缺口。在現行基礎上施行有效可接續的迭代方案。
2.探索信息化應用新業務,逐步開放自有資源,謀求共享共贏
重資產企業可基于現有的設備和資源,在物資存儲模式和供應鏈金融等領域進行創新應用研究,發掘既有資源新的應用場景,通過試點逐步探索新的業務模式,發揮資源價值,創造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