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lcv7r"></wbr>

<sub id="lcv7r"><tr id="lcv7r"></tr></sub>

<wbr id="lcv7r"><nav id="lcv7r"><legend id="lcv7r"></legend></nav></wbr>

<video id="lcv7r"><ins id="lcv7r"></ins></video>

    歡迎光臨九江市物流綜合信息平臺
    當前位置: 主頁 > 物流標準化 > 標準化 >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打造我國向西開放橋頭堡-國內國際

    時間:2024-09-28 18:03 來源:大江網 點擊:
    江西省省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過低,請進行網頁播放器升級!

    ◇2020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湖南以改革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努力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宏偉藍圖正在照進現實。

    ◇通過加快建設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開放通道,湖南不斷拉近與世界的距離,從“不東不西”的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

    ◇2022年,湖南外貿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實際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規模均居中部地區首位。

    ◇湖南省于1997年提出長株潭一體化戰略。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謀劃高質量發展,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應運而生。湖南希望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長株潭龍頭帶動作用,全力打造湖南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幫助全省深度融入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

    ◇湖南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以科技創新融合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做強供給側,以消費升級、拓展新興市場做大需求側,從參與國際國內分工體系的宏闊視野尋找自身的位置。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上,湖南共有長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長沙市工程機械集群、株洲市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4個產業集群在列,數量僅次于江蘇、廣東,與浙江并列全國第三。

    ◇湖南堅持“引進來”“走出去”,通過突出數字互享、產業互動、通道互聯、人文互鑒,加速融入全球,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讓湖南與全球交流更加緊密,合作更加深入。

    一聲汽笛長鳴,陸海新通道“邵陽-懷化-東盟”首趟接續班列正式出發。這趟載有邵陽假發飾品、家電、鞋類等“湘字號”產品的列車,開往懷化國際陸港集結中轉,再發往日本、老撾、印度、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從9月15日開始,位于湘西南山區的邵陽,宣告結束沒有國際貿易班列的歷史,邁入全新的“口岸時代”。與它相鄰的懷化,也早已打開山門,匯聚來自湘鄂贛等地的各種貨物,從懷化國際陸港這條大通道,源源不斷發往東盟國家……這是湖南近年來堅持深化改革、加快擴大開放的生動寫照。

    2020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鞏固東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開放先導地位的同時,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步伐,助推內陸地區成為開放前沿,推動沿邊開發開放高質量發展,構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賦予湖南的重要使命任務,是湖南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湖南堅持用好改革創新這把“萬能鑰匙”,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扎實做好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要素市場化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等各項重點改革,著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始終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加強口岸和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構建高能級開放平臺,優化開放環境,既堅持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改革開放政策制度體系,持續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也善于“借船出海”,積極主動對接融入國家戰略,進一步密切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海南自由貿易港等的產業協作與經貿合作,更好更快“走出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三年來,以改革的思路抓開放、以開放的視野促改革。湖南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了39項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南進出口年均增速達18.4%,高于全國7.1個百分點;國際貿易“朋友圈”擴大到2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湘企“出海”走進了111個國家和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規模均居中部第一,對非洲進出口年均增長31.6%,規模保持中西部第一……

    湖南以改革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努力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宏偉藍圖正在照進現實。

    持續夯實基礎?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

    10月,艷陽高照。面朝長江,站在岳陽城陵磯港高處,可見巨大的集裝箱被緩緩起吊到江海輪上,碼頭上貨柜車穿梭,港口一派繁忙。

    城陵磯是全國一類水運口岸、湖南唯一通江達海的港口。“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依托“黃金水道”長江,城陵磯上連西南、下抵沿海,進而聯通世界。

    “碼頭經濟”興旺折射著對外開放水平。早年間,城陵磯發展偏慢,利用外資水平較低。近年來,湖南集中優勢做強城陵磯港,將其打造為全省開放的橋頭堡,逐步建立水、公、鐵、空多式聯運。目前,城陵磯已邁入“三區一港五口岸”時代,擁有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岳陽片區,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中國(岳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啟運退稅港,平行汽車、肉類、糧食、水果、木材進口指定口岸等9個國家級開放平臺。

    進出口貨物實現“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城陵磯從內河港走向開放前沿,承東接西、貫通南北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正在形成。城陵磯新港區黨工委書記李建華介紹:“2022年,城陵磯港成為繼重慶港、武漢港之后,長江中上游第三個‘百萬標箱大港’,躋身‘世界內河百萬標箱樞紐港口俱樂部’。”

    城陵磯“進階”,是湖南近年來不斷暢通開放通道、做強開放平臺、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的一個縮影。通過加快建設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開放通道,湖南不斷拉近與世界的距離,從“不東不西”的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

    著力暢通開放通道。湖南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暢通開放通道,努力建設對外開放支撐平臺體系。

    目前,湖南已形成水陸空鐵一體、“東南西北”全方位“立體出海”的國際物流網體系:東接長三角,城陵磯港擁有千噸級以上港口碼頭泊位71個、1275公里干支航道;南連粵港澳大灣區,組建了全國第一條以對接非洲為特色的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向西加速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山城懷化與老撾有了“直通車”,運輸時間縮短三分之二;向北,中歐班列(長沙)開行數量近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滿載工程機械、汽車等“湖南制造”的列車,12天可抵達明斯克;向上瞄準航空,長沙機場聯動張家界機場、常德機場等,打造空中通道,從黃花機場出發,4小時可抵達國內外160個城市。

    擁有國際航空貨運、中歐班列、江海聯運、鐵海聯運、東盟貨運等五大國際貿易通道,構建“產業+園區+口岸+通道+市場”五位一體格局,作為內陸地區,湖南打造出全鏈條綜合物流解決方案。

    持續升級開放平臺。湖南致力于高標準建設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打造內陸地區會展高地,高效率推進“五好”園區建設,提升開放平臺綜合實力。目前已設有3個國家一類口岸,建有5個綜保區、2個保稅物流中心,疊加了13個進境指定商品查驗場資質。隨著中非經貿博覽會和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兩大國家級對非經貿合作平臺長期落戶湖南,湖南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迎來更多先機。

    6月29日至30日,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舉行,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各界代表出席開幕式,參展商、展品較上屆分別增長70%、165.9%,實現“9場高端論壇由國家部委主辦”等5個“首次”,發布34項合作成果,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

    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也在全面推進,成功打造“湘企出海+”綜合服務平臺、湖南企業國際化經營服務平臺等外貿服務平臺,推動破解非洲農產品準入問題,創建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加速構建全新對非物流通道,地方對非經貿合作研究中心漸入佳境。

    不斷優化開放環境。湖南自貿試驗區在優化開放環境的制度創新上發力,以改革紅利賦能高質量發展,不斷吸引要素、項目、資金集聚。

    5月30日,海關總署下發操作指引,在全國海關實施“內河運費扣減新舉措”。其源頭即岳陽自貿片區首創的“內河運費不征關稅”的制度創新:凡在岳陽上岸清關的轉關貨物,均可享受“內河運費不征關稅”自貿創新政策。試點實施后,從上海到岳陽段,一個集裝箱普柜大約節省費用380元,凍柜約節省費用950元,吸引了一大批來自云貴川鄂的企業到岳陽清關。

    “它解決了內陸口岸內河段運費計入關稅基數的普遍性問題,拉平了內河港口與沿海港口的關稅成本差距,解決了內河港多年的難題。”岳陽邦盛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勇科說。

    湖南自貿試驗區還推出“水運轉關貨物提前申報”“抵港直裝”等制度創新,便利了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每年為企業節省滯箱費、滯港費1000萬元以上;探索“藥食同源調味品通關便利化模式”,解決了小茴香、肉豆蔻等藥食同源調味品通關難題,通關時間由15天減少至2天,每年為企業減少倉儲費用800萬元以上。

    三年來,在這塊面積僅119.76平方公里的改革“試驗田”里,湖南培育出豐碩成果,探索形成了39項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市場化升級新模式”等7項成果、做法在全國復制推廣和推介;首創外籍人才來湘工作管理服務“一口受理、并聯審批”,辦理時間壓縮三分之二;開辦涉稅業務、出口退稅時間跑出“加速度”,比全國平均快3個工作日……

    2022年,湖南外貿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實際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規模均居中部地區首位。

    改革開放互相促進?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6月22日,來自湖北武漢的20標箱、540噸重的硫酸銨運抵湖南懷化國際陸港,在懷化海關監管下,貨物將沿著中老鐵路一路南下,最終到達老撾瑯勃拉邦。這批貨物的發運是湘鄂贛三省合力推動東盟班列發行的首例成功探索。

    2022年12月,在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湘鄂贛三省簽署了相關協議,提出利用懷化國際陸港對外通道和對接東盟品牌優勢,協同三省焦柳線、滬昆線上的城市貨源在懷化集并,統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用戶管理和身份認證,實現用戶“一次注冊、三省通用”,利用機制創新,提高運輸效率,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湖南善用改革創新這把鑰匙,堅持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突出抓改革開放標志性工程,構建高水平開放新格局的支點。8月底,湖南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湖南省委關于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把推動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作為實施改革開放高地標志性工程之一,著力破除阻礙要素自主有序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跨區域要素市場化流動”。

    長株潭以占湖南全省13.3%的土地面積、25.7%的人口,創造了41.7%的經濟總量,是湖南構建高水平開放格局的支點、跳板和窗口。

    湖南省于1997年提出長株潭一體化戰略。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謀劃高質量發展,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應運而生。湖南希望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長株潭龍頭帶動作用,全力打造湖南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幫助全省深度融入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

    湖南省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通過創新規劃、建設、管理和稅收分成等合作機制,以產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在異地通過共建或托管等方式建設工業項目。

    長沙市雨花經開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成熟,但空間受限;湘潭市韶山高新區產業配套基礎好,承載能力強。兩地一拍即合,在韶山市設立了長沙雨花經開區(韶山)智能制造產業園。這是長株潭一體化進程中首個“飛地園區”,也是長株潭探索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的“試驗田”。如今,精密制造、軌道交通裝備、機械電氣設備制造等智能制造企業已在這里拔節生長。

    湖南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省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事務中心主任吳小月介紹,長株潭三市除了構建錯位發展、相互配套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不斷優化交通互聯體系,還推動125種電子證照互通互認,55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域通辦”,持續進行要素改革探索,突破行政區劃藩籬,激活了更大的發展潛能。

    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湖南持續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入推進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成為全國第一批開展外商投資企業“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受理新模式試點的省份,備案新設外資企業占比超過99%,企業登記普遍縮短至3至5個工作日,以營商環境重點領域的一系列改革,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厚植有利于經營主體健康發展的沃土,吸引更多資源要素向湖南集聚。

    去年年底,匯聚了5000多項政務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湘易辦”超級服務端正式上線。這是湖南全力打造的全省統一的企業、群眾、公務人員“掌上辦事”的總入口,優化營商環境的總平臺,建設數字政府的總引擎,是湖南首創的“一件事一次辦”全國政務服務品牌的升級版。

    結合湖南的實際,“湘易辦”在企業服務專區,還推出了政策兌現、營商地圖、金融服務等特色模塊。通過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導入,將實現惠企政策與企業信息自動匹配,能夠為企業提供“開公司、辦業務、找政策、提訴求、查信用、招人才、融資金、拓商機”等全生命周期的惠企服務。

    營商環境的逐步優化,讓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用腳”為湖南投下“信任票”。今年上半年,湖南的經營主體增加了近42萬戶,同比增長9.56%。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顯示:2022年,湖南綜合得分排全國第7位,長沙市在各城市(不含直轄市)中排名第6位,位次均居中西部第一。

    更新觀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主動對接融入國家戰略。湖南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以科技創新融合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做強供給側,以消費升級、拓展新興市場做大需求側,從參與國際國內分工體系的宏闊視野尋找自身的位置。

    8月20日,湘瓊合作共建產業園(首開區)在海南省東方市正式開工建設,首批3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約17億元,涉及工程機械再制造等產業。這個產業園是湘瓊深度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依托湖南高端裝備制造、對非經貿合作等優勢特色產業,結合海南自貿港政策集成利好,擬打造為湖南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和匯聚全球資源要素的“中轉站”。“這里將以湖南企業和湘商企業為主體,整合導入全球資源,加快形成產業集聚效益,在工程機械再制造出口、對非新型易貨貿易等方面聯合集成創新,實現創新業務突破。”湖南省商務廳自貿區綜合協調處處長羅專說。

    通過進一步密切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海南自由貿易港等的產業協作與經貿合作,湖南“借船出海”,更好更快“走出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鏈上革命”勃發,優勢產業加速走向全球。湖南著力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推動全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主動走向全球,讓這些優勢產業成為湖南制造開拓國際市場的一張張亮麗名片。

    當地時間9月6日下午,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制造的氫能源智軌電車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州古晉市開啟試跑,成為古晉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智軌電車造型靚麗,無需鋪設鋼軌和接觸網,具有基礎設施投資小、調度靈活、低碳環保等特點,被形象地稱為“馬路列車”“膠輪列車”。據了解,沙撈越州已向中國中車訂購了38列智軌電車,此次試跑結束后,這些電車將分批次交付并投入使用,覆蓋古晉市的三條線路。

    湖南株洲集聚了中車株機等多家中車集團旗下子公司,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配套企業400多家,產業集群年產值超過1500億元。僅用10多分鐘,這里就能集齊生產一臺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部件,集結全球頂尖專家;最快只要8個月,這里就能研制出一列新型列車……速度的背后,是“鏈上革命”帶來的強大產業協同力。

    目前,“株洲制造”已走進馬來西亞、南非、土耳其、捷克等國家,成為全球行業頂流產品,株洲成為世界最大軌道交通裝備出口基地之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上,湖南共有長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長沙市工程機械集群、株洲市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4個產業集群在列,數量僅次于江蘇、廣東,與浙江并列全國第三。

    “我們將力推這4個產業集群向世界級產業集群躍升。”湖南省工信廳廳長雷紹業信心滿滿。

    立足全球視野?開放合作邁上更高臺階

    6月,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召開前夕,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農業部原秘書長拉庫托松·菲利貝爾來到袁隆平院士墓前。他捧起一碗雜交水稻稻米,凝視墓碑,表達哀思與敬意:“沒有袁隆平老師,馬達加斯加就沒有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香飄非洲,是湖南深化對外經貿合作的一個縮影。湖南立足全球視野,做強開放主體,從容地走向世界舞臺,書寫了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的新篇章。

    強化制度創新,更好服務全球。在國務院批準的21個自貿試驗區中,湖南自貿試驗區是唯一一個將對非經貿合作作為主要任務之一的自貿試驗區。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依托湖南自貿試驗區于2020年成立。2022年,中國工商銀行湖南省分行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成功辦理了一筆242萬肯尼亞先令(約合13.7萬元人民幣)的跨境匯款、先令結匯業務。這是首筆肯尼亞先令匯至中國并兌換人民幣的業務。

    長沙非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Kilimall)是這筆業務的受益方,作為第一家進入非洲互聯網和電商行業、第一個在非洲實現100%在線支付的中國公司,該企業近年來與肯尼亞等非洲國家的資金往來日益頻繁。

    Kilimall品牌總監廖崢嶸說,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為企業提供了肯尼亞先令原幣種匯回國內并結匯的適配方案,在肯尼亞先令結算人民幣的匯兌及匯率風險管控上提供了便利,更好打通了中非之間資金流通的閉環。

    目前,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已經開通了南非、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博茨瓦納、贊比亞等非洲國家的對公即期結售匯業務,推動中非經貿往來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集成化制度創新,打造對外經貿合作的新平臺,既推進了我們的開放,也服務了全球。”長沙市雨花區區長黃軍其說。

    密切交流互鑒,深度聯通全球。6月29日,馬拉維共和國駐長沙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這是馬拉維共和國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領事館,也是非洲國家在湖南設立的首家領事機構,它是繼2017年老撾駐長沙總領事館開館后,湖南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將進一步擴大湖南與馬拉維在貿易、投資、農業、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領域交流與合作。

    3年來,湖南與非洲的經貿合作增長勢頭強勁,成為中非經貿合作的亮點之一。“2022年,湖南對非貿易總額556.6億元,較2021年增長42.8%,較2020年實現翻番。今年前5個月,湖南對非洲進出口270.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5%。”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肖百靈在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介紹。

    湖南與非洲國家貿易交往源遠流長,雙方經貿合作基礎好、產業契合度高、市場互補性強。近年來,通過破解非洲農產品準入問題、打造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構建全新對非物流通道、成立地方對非經貿合作研究中心,湖南與非洲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成為地方對非經貿合作的先行者。非洲咖啡、海鮮、辣椒、鮮花在湖南深受喜愛,湖南的農機、黑茶等也在非洲成為搶手貨……

    研發引領,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9月1日,長沙市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首開式舉行,40個重大項目現場開工、揭牌和簽約,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外資企業研發總部和研發中心,知名高校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等。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有自身的優勢和底氣:有湖湘文化蘊含的“敢為人先、經世致用、求真務實、開放包容”等開拓創新精神特質;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58所高等院校,以及99家獨立科研機構和2300多家各類創新平臺提供的科教資源、智力資源支撐;有北斗規模應用、現代種業、高性能計算機等創新領域形成的產業比較優勢;有長沙房價較低、教育醫療水平高、城市氣質深受年輕人追捧、正在吸引大量人口凈流入等獨特優勢。

    “長沙智能制造生產企業有1200多家,為公司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看好湖南在智能生產制造方面的優勢,將全球新能源研發技術中心放在了長沙。

    湖南堅持“引進來”“走出去”,通過突出數字互享、產業互動、通道互聯、人文互鑒,加速融入全球,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讓湖南與全球交流更加緊密,合作更加深入。

    千年前,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很多商業遠洋帆船曾載著“長沙窯”陶瓷駛向世界。植根湖湘沃土,以改革和開放為“雙輪驅動”,湖南正堅定不移繼續優化全方位開放格局,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新發展格局為引領,打造開放層次更高、制度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經濟活力更充沛的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陳俊?蘇曉洲?周楠?余春生)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_免费看AAAAA级婬片人鲁交_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_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免费
    <wbr id="lcv7r"></wbr>

    <sub id="lcv7r"><tr id="lcv7r"></tr></sub>

    <wbr id="lcv7r"><nav id="lcv7r"><legend id="lcv7r"></legend></nav></wbr>

    <video id="lcv7r"><ins id="lcv7r"></ins></video>

    日韩小u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码在线一区 | 亚洲色精品V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大秀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