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以下簡稱《方案》),部署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社會物流效率工作,大力推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出到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5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工業企業和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明顯降低。本文作者對該頂層設計進行了深入解讀。
物流標準化是降低企業成本的利器
《方案》從五個方面提出了21項具體措施。
一是簡政放權,建立更加公平、開放、規范的市場新秩序。優化行業行政審批,清理、歸并和精簡相關證照資質。深化鐵路貨運改革,提高鐵路資源利用率。優化貨運車輛通行管控。推動貨物通關便利化。
二是降稅清費,培育企業創新發展新動能。通過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試點進一步消除重復征稅,積極研究統一物流各環節增值稅稅率問題。降低物流企業運輸收費水平,規范物流領域收費行為。
三是補短強基,完善支撐物流高效運行的設施和標準體系。
四是互聯互通,建立協作共享和安全保障新機制。
五是聯動融合,構建產業鏈共贏新格局。
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物流成本總體呈下降趨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10年的17.8%下降到了2015年的16%,2016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到14.6%。不過,物流成本雖然一直在下降,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不僅比美、日、德等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左右,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印度、巴西等其他金磚國家。
對比之下,就我國的物流業而言,為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社會物流效率工作,唯有大力推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而物流模式創新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根本動力,特別是在勞動力、能源資源等成本剛性上漲的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便成了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重要途徑。
針對《方案》的發布,筆者對其進行解讀后認為,這是加快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力,也是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新機遇。此次《方案》明確工商業企業物流費用率由8.3%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因此,在具體措施上,如很多專家所說,減少各種物流環節的社會費用非常必要。
物流標準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利器,不過健全物流標準體系、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具有長期性。因為在當前,制約物流標準化工作推進的因素有很多,如托盤標準化及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率低,汽車材料、零部件產品包裝不統一等。標準的制定既要立足國內市場需求,也需與國際接軌,實際操作中存在較大難度。
對于完善城市物流配送體系這一方面,筆者認為,目前直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已經很小,政府和企業都應通過物流技術、管理和模式的創新,來整合資源,協同行業和地區之間的物流配送。
此次《方案》也提及,要加快構建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國界、跨運輸方式物流相關信息互聯共享,鼓勵企業間運力資源共享。此外,政府層面應綜合考慮能耗、環保和效率等因素,對各種物流手段進行頂層設計和明確導向,重點為綠色、節能型的高效運輸方式提供全方位支持。
“增效”是物流業轉型升級標志
筆者就如何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社會物流效率工作,大力推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等問題進行采訪時,業內有關專家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可按照短期“降本”、中期“蓄能”和長期“增效”三步走來加大力度進行實施。
第一步是短期“降本”
物流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市場需求巨大,發展空間廣闊。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獲得較快發展,但社會物流總費用居高不下與物流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的矛盾依然突出,物流業陷入發展結構性難題。
物流業“降本增效”,不是要一味降低運輸及物流服務價格,而是要改善物流發展環境,補齊物流軟硬短板,加快政府職能轉型,為物流創新驅動發展創造環境,引導企業創新發展。因此專家建議,短期政策應主要聚焦于改善物流企業的發展環境,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為物流企業創新發展增添動力。
第二步是中期補短“蓄能”
“蓄能”作為“降本”與“增效”的銜接轉換點,是創新驅動“增效”的基礎支撐。首先要統籌物流網絡建設。研究編制國家級物流樞紐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布局和完善一批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綜合物流樞紐,統籌推進公路、鐵路、水運等基礎設施無縫銜接。
依托國際、國內物流大通道,加強繁忙區域擴能改造,支持主要港口、大型綜合性物流園區集疏運體系建設,著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形成貫通內外的多式聯運網絡體系。
第三步是長期創新“增效”的實施
物流企業長期“增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業、政府和協會緊緊圍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創新:一是以物流服務創新為核心,促進轉型升級;二是以推動物流集成創新為基礎,做大產業規模;三是以物流模式創新為重點,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四是以物流技術創新為手段,提高貨物流轉效率;五是以物流體制創新為保障,保持物流發展的動力。
為此專家認為,“增效”是物流業轉型升級的標志,判斷“增效”是否實現,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判斷:
一是物流企業為生產企業提供采購物流、入廠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等精細物流服務,重塑業務流程,建立面向用戶企業的一體化智慧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
二是物流樞紐布局不合理、集疏運體系不暢、信息孤島等問題得到解決,現代物流與交通運輸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
三是物流企業與商貿企業協同服務能力增強,延長商貿業的服務鏈條。
降物流成本應打破地域分割
《方案》劍指畸高的物流成本,下一步應該著力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健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根本上保證物流業“輕裝上陣”,多管齊下降成本,為企業發展添動力。
無論是深化鐵路貨運改革,降低物流企業運輸收費水平,還是加大對重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支持和完善落實支持物流業發展用地政策,《方案》基本都擊中了物流成本過高的要害,這是順應民心之舉,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當然,雖然政策已經出臺,多管齊下降低物流企業成本,還需要地方做好落地和實施,切實減輕企業物流成本,緩解企業壓力。而在具體實施落實上,打破壟斷才是關鍵。
因為,物流行業具有跨區域流動的特性,目前地區分割、行業壟斷仍是物流行業難以破解的困境之一,使得物流企業面臨多次收費,在各地區需要辦理不同的執照等問題,下一步應該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健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可以說,目前在許多地方,是行政壟斷推高了物流成本。
首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壟斷公路、橋梁等公共資源,并當成了“提款機”,因此才會出現地方政府與民爭利、物流成本難以降低的局面。所以說,割除行業壟斷的頑疾,健全競爭政策,是確保“降成本不反彈”的關鍵實招。
業內人士皆知,中國物流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集約化水平很差。解決這一問題,公路物流須向“一整合三融合”的方向發展。所謂“一整合”:即物流行業內,尤其是專線運輸的整合。而“三融合”則是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的融合,物流與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
物流企業只有加大企業之間的互助合作,開展良好的競爭,才能促進物流行業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在這方面,政府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消除地方政策差異、鼓勵并購,規范物流行業發展。
(作者單位系山東蘭田配載公司)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