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網購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消費購物的方式,也帶來了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可以說,網購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網購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快遞包裝垃圾污染問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并指出要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快遞包裝未來發展趨勢將向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向發展。
根據國家郵政局提供的數據,今年“雙十一”期間可能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全年快遞業務量將達到400億件。巨大的快遞量也帶來巨大的快遞包裝消耗,由此產生的快遞垃圾如何處理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難題。
為了減少和避免商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害,多爭取一些“好評”,商家在快遞包裝上通常都是“寧多勿少”。在各類網購、外賣訂單數量龐大的今天,一味通過減少包裝物的使用,來達到快遞垃圾減量的目的,顯然并不現實。
快遞包裝消耗了大量資源,其中很多塑料包裝垃圾無論是焚燒、還是填埋,都會對環境產生危害。如果能夠循環使用包裝盒、塑料袋等快遞包裝,則既可節約資源,又能保護環境。但現實中,被撕裂的塑料袋、被拆壞的包裝盒能否循環使用暫且不說,包裝物由誰來回收、怎么回收,也是一個難題,僅靠個別快遞企業或部分消費者的自覺行動,肯定難以持久。
日前,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就為快遞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到2020年,中國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主要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要達到90%以上,而平均每件快遞包裝耗材減少10%以上。
不過,推進快遞綠色包裝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相關各方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政府引導、企業自律、社會參與的體系和機制。
“企業要強化主體地位和主體責任,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說,快遞包裝生產企業要減少難降解、難處理、揮發性強物質的使用;電商企業要積極開展網購商品包裝物減量化和再利用,在電商產品和快遞的倉儲、運輸、配送、分揀、加工全過程推進可循環包裝、減量包裝和可降解包裝。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金宜英建議,我國消費者使用環保物流包裝的意識也應進一步加強。應通過廣泛深入宣傳,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普及綠色包裝和回收知識,營造“綠色快遞,人人有為”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