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圍繞高效物流開展的工作,都繞不開集裝單元運輸作為基礎。這是托盤界泰斗吳清一的觀點。
一塊板、一個筐、一輛車、一平臺,600×400mm系列包裝模數、1200×1000mm托盤、2550mm貨車外廓尺寸、系列2集裝箱寬度2550mm,這一系列規格數字,這些耳熟能詳的物流單元、物流數據背后有怎樣的關系?代表供應鏈上下游怎么的銜接?又是怎樣的協同合作壓下高高的物流成本?
這就必須要談兩個關鍵詞:標準化、信息化。
從2014年,商務部、國家標準委組織開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開始,一批又一批試點城市就開始進入了這個艱難的副本,每個試點都在努力攻克一個又一個攔路“小怪”,以期打下最終的“boss”--全國物流標準化,收獲豐厚的獎勵。
而就在11月15日,這批先行者和全國的物流玩家們齊聚天津,召開“全國物流標準化現場經驗交流會”,其中一部分“高玩”已經探索出初步標準化的模式并打造出標志性項目,并大方表示要向全國傳授攻略。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鄭文、副司長王選慶、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標準委主任李紅梅、中國商業聯合會部長李祥波、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李燕以及全國各試點城市代表和重點企業等出席會議。
單點標準化轉不動 供應鏈上下游要協同
某些地方理解尚不到位
鄭文在會上說:“目前有些地方對物流標準化理解還不到位,在項目選擇上,存在設施設備標準化改造與托盤應用關聯不緊密、托盤共用體系建設運營服務不配套、托盤租賃以內部自用為主等問題。”
標準托盤是切入點
作為優等生之一,天津商務委是怎樣的解題思路呢?
天津商務委代表張愛國在交流中表示要以標準托盤循環共用為切入點,以標準化箱盤匹配、盤車匹配、盤庫匹配為抓手,以智能化平臺為支撐,以標準體系建設為保障,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以點帶鏈標準化運作
舉例解析,首先有個切入點--標準化托盤,所以天津就以此為核心,引入了招商路凱、集保兩家在托盤服務上舉足輕重的企業,為能用到托盤的商貿連鎖、電商物流、快消品生產、商貿批發、第三方物流等企業搭橋,提供標準托盤租賃和帶板運輸解決方案。
“鏈主企業”倒逼帶托運輸
然后就是發揮第三方物流和沃爾瑪、華潤等“鏈主”企業的話語權優勢地位,帶動供應鏈標準化提升。
因為目前車輛箱體外廓尺寸有規范2550mm,1.2*1.0m的標準化托盤是非常對胃的,商貿連鎖企業因為帶托運輸的強勢效率優勢也樂見托盤循環和帶托運輸的應用,在他們的倒逼下,供貨商帶托運輸、托盤互換就能成行,“供貨商-分撥中心-門店”的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模式就實現了。
跨區域標準化水到渠成
如果你以為這種模式只是當地受益,就太小看物流標準化的強大力量了,因為像可口可樂、寶潔、聯合利華等快消品生產企業可是覆蓋全國的,在上述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模式之上,不僅僅天津,整個京津冀,全部都能實現從生產商到零售商分撥中心,再到下游門店的全程托盤運輸,未來隨著網絡成熟,這個區域界定范圍還在繼續擴大。
配套設備改革輔助標準化
此外,張愛國表示還要在托盤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商貿企業設備上下功夫。例如支持托盤生產企業的標準化托盤生產,減少非標托盤訂單,支持維修和回購非標托盤業務等;再比如因為供應鏈的協同效應,鼓勵招商物流、蘇寧易購等企業采用標準化貨架、租賃標準化托盤、叉車、裝卸月臺、運輸車輛等。
這樣的解題方式讓天津取得的成績尤為可觀,據悉,2年試點以來,天津市標準化托盤租賃使用量由48萬盤增加至80萬盤,增長67%;物流周轉箱應用增加至4700余萬箱,配送金額超過44.3億元。帶板運輸量由2014年的不足30萬次,提升至320萬次。試點企業倉儲、備貨效率提升50%以上,裝卸作業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庫存周轉成本降低35%、貨損率低于1%。
卸貨質檢半小時內解決
上海的物流標準化模式類似,招商路凱、集保等搭建托盤循環共用網絡;華潤萬家、沃爾瑪、京東、蘇寧等一批企業推行帶板運輸;新通聯對供應鏈各環節物流包裝方式進行整合設計,使其適合標準托盤運輸;比較特別的是供應商采購入庫上,例如蘇寧物流推出了優先預約、優先裝卸、互信免檢、費用統盤等一系列政策,這種方式對于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毋庸置疑,比如天津沃爾瑪配送中心和雀巢、寶潔等就有這樣的互信機制,原先搬運、換托、質檢等都要1到2小時,現在不到半小時就能解決,人力上也只需一個司機即可。
不倒筐模式助力農產品供應鏈
同時,上海在農產品領域也探索“從田頭到門店”的不倒筐配送模式,上海市商務委劉敏介紹。上海有一家市場占有率超5成,在長三角有7000多家超市專柜和專賣店的豆制品企業--清美豆制品,就是完全不倒筐,在形成產品和半成品(豆干胚)放入周轉筐內進入殺菌和下道工序,直到成品出來進入冷庫、通過托盤將裝滿產品的周轉筐送入冷庫、冷藏車、門店,全部不倒筐。
跨區域物流網絡搭建 資金使用也可創新
未來跨區域物流網全國覆蓋
北京作為首批試點城市,在跨區域物流標準網絡搭建上有不少攻略。
其中“環首都1小時鮮活農產品流通圈”就是物流標準化和農產品物流跨區域協同的經典案例。
目前在北京和津冀環京地區蔬菜、肉蛋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完成建設,首都市場的物流倉儲、分揀、加工、配送等設施完成改造,其中標準化周轉箱的應用,建設的標準供應鏈物流網絡發揮重要作用。
據北京商務委代表介紹,為了物流標準銜接,已經確定了44個重點項目,并且有130余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家跨區域物流標準化聯盟。
這樣的跨區域物流網目前集中展示在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但未來的網絡必然是全國性的。
資金跨區域使用是必要條件
但除了組織模式創新,這還需實現跨區域物流統一、銜接,資金和誠信機制也是考驗。目前已經實現資金突破使用地域范圍限制了,例如京津冀區域范圍內就能實現資金使用跨區域,北京的企業,拿到資金可以用在天津的物流標準化建設上。
誠信上不少品牌企業之間已經開始嘗試互信免檢協議,商務部也鼓勵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摒棄過去“各自為政”的傳統觀念,以物流標準化為切入口,建立新的運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機制。
信息化協同標準化 一個碼串聯一條鏈
GS1實現信息化標準化協同
物流標準化不僅僅是實物流,更是信息流,因此推進物流鏈數據單元的信息標準化就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將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的托盤條碼和商品條碼、箱碼、物流單元代碼關聯銜接,實現托盤、周轉箱由包裝單元向數據單元和數據節點轉換,實現供應鏈的數據信息傳輸暢通。
托盤編碼關聯推動供應鏈信息暢通
現代物流報記者參觀天津光明乳業的倉庫,就采用了該種做法,其物流負責人表示,每個標準托盤上都貼有一個整托箱碼,箱碼內有托上商品的詳細信息,包括生產日期、商品編碼等,箱碼關聯托盤編碼,實現了身份認證,不僅下游能保障貨物安全、流通高效,上游也能掌握物流動態,消費者還能由此追查商品來源,真正實現溯源。
例如上海在電商、商超領域就全面普及了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整托下單、帶板運輸、信任交接模式;農產品領域,推廣從田頭到門店的“三次不倒筐”配送模式,肉類蔬菜主供應渠道流通追溯覆蓋率達到90%以上,13個緊密型規模化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實現從源頭到零售終端的二維碼全程追溯。
例如山東的阿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就為每個托盤建立“身份證”,實行“一托一證”,已經完成認證標準化托盤10萬個,與35家企業達成托盤共享協議,以標準化托盤為計價單位,通過信息平臺的模式探索托盤交易、租賃、回收可自由轉換的市場運行機制,據悉已經為上下游客戶節省了物流費用400多萬元。
試點城市綜合物流成本下降超1/4
鄭文總結表示:“據測算,全國新增托盤中標準托盤占比達到35%,提升12個百分點;物流標準化試點企業標準托盤占比達到80%以上,帶托運輸比率由試點前的15.5%提高到32.5%,提升了1.1倍,供應鏈協同作業效率提高10%以上,裝卸貨效率提升3倍以上,車輛周轉率提升1倍以上,貨損率下降50%左右,綜合物流成本下降25%以上。”